-
kpsun:2012年05月24日
阿彌陀佛!甘法師!末學請一問題:佛經上記載的與生活相應能印證的我們會起信心,但佛經大部分不能在生活上印證的如地藏經中記載的地獄,什麼印證佛經上所說的真實存在?合十!
回答:佛經上能與生活相應的記載多不勝數,如:阿難問事佛吉兇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優婆塞戒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十善業道經等。地藏經是在天界宣說,化生的境界(包括地獄境界)凡夫當然很難理解接受,儘管佛說阿彌陀佛的國土及功德,也說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至於印證之法,應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態度,可依佛經指引,以至真、至誠、恭敬禮拜、持念地藏王菩薩或阿彌陀佛,祈求祂們護念教化,或常向祂們真誠叩問問題,我相信你很快會得到印證,知道祂們是真實存在的!
-
kpsun:2012年05月24日
甘法師,阿彌陀佛!愚學請教關於十二因緣幾個問題:1、生滅則老死滅,老死滅則什麼滅?老死滅則無明滅嗎?2、如果老死滅無其他“滅”,就是到達涅槃覺岸?就是成佛?3、還滅門中無需滅無明也能老死滅?如從愛滅起,愛滅則取滅,取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老死滅達涅槃覺岸?詞不達意請諒!合十!
回答:應知十二因緣是十方諸佛為那些久修善根,當下覺悟成辟支佛的修行人,宣說的頓悟法門,若以凡夫心胡亂測度,無有是處,不單永遠無法理解,更可能因無知亂說,作了輕法慢教之業。覺悟十二因緣的原理,就是佛要告訴大根器修行人,應明白我們本有的知覺是永遠存在,但隻不過生生世世執取不同的自我,以為真實,執持計較,便衍生了十二因緣的變化,而這種不聰明地被幻化假象所迷,叫做無明。這種無明妄執,好比有人因眼病,見到眼前很多花朵,由黃色變成白色,再變紅色,再變金色,再變綠色,再變銀色,再變黑色,再變橙色,再變啡色,再變藍色,再變五顏六色,若貪著計較,將變出無窮無盡的顏色。眼前本無花,又可來變種種顏色?一知眼病,即不計較任何顏色。(補充)一知眼病,妄執即滅,妄執滅則黃花滅,黃花滅則白花滅,白花滅則紅花滅,紅花滅則金花滅,金花滅則綠花滅,綠花滅則銀花滅,銀花滅則黑花滅,黑花滅則橙花滅,橙花滅則啡花滅,啡花滅則藍花滅,藍花滅則五顏六色花滅,五顏六色花滅則一切無窮無盡顏色花滅。覺悟之後,還去議論嗎?圓覺經所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既知無明是妄執,則一切十二因緣變化同屬虛幻,心不執取,即得解脫。
-
Roy Au Yeung:2012年05月21日
甘老師您好,請問, 既然大乘經典 可能是由天龍八部鬼神等現場記錄, 為什麼經典亦以'如是我聞' 為開始? 不是'如是我聞' 中的'我'是指阿難尊者嗎? 我非常同意佛陀自身所行的是 大乘的教化, 可是, 不明白的是, 如果佛陀也應為大乘是十分重要的, 衪必定會常勸其弟子作大乘, 自利利他之事. 故此, 不明白第一次結集, 為什麼並沒有大乘經典的出現.謝謝.
回答:Roy Au Yeung你好!佛在臨涅槃前回答阿難,應該在經典開始之前加上「如是我聞」,以證明是親自聞佛所說,試想天龍八部都是在會記錄,同時用上「如是我聞」以證明是聞佛所說,亦屬正常。一個老師同時對小學、中學、大學三班學生一起上課,事後三班學生各自討論,每班學生將會以自己的喜愛及理解程度,作出不同的認知結論。故佛在無量義經中說:「佛初說四諦(小乘法)。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大乘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小乘法)。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發菩提心(大乘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大乘法)。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小乘果)。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小乘心)。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人間佛法的第一次結集是由已證二乘果的五百阿羅漢來確認佛所說法,內容當然是集中大家都理解及渴望達到的「見性覺悟涅槃」啦。與此同時,細看原始佛經都有不少大乘內容的記載,如:佛陀捨兜率天,降王宮,八相成道,誓救眾生離生老病死苦的大乘精神,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陀,各種名稱的分别,與及突顯慈悲、恭敬的大乘行法等,都有著明顯的大乘教化記載。後來不少以為隻靠自己淨化妄想、妄執,不須奉行慈悲、恭敬之法,便可得涅槃,解脫生死的修行人,大都成為增上慢比丘,都退轉了。
-
Roy Au Yeung:2012年05月21日
甘老師您好,請問 如來藏 是否等於 阿賴耶識? 謝謝
回答:Roy Au Yeung 你好!佛說一切眾生因無量劫生死流轉,呈現一切身相,皆具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名為六識第七識是末那識 (即潛意識-累積的習性,主宰我們一切反應)第八識是阿賴耶識 (即本有知覺特性)無論你過去是天、是龍、是神、是鬼,現在是人,將來是羅漢、是菩薩或是佛,前七識是會令你不斷產生變化的感覺,不過所有這些感覺,皆是源於阿賴耶識,即本有知覺特性。這本有知覺,世世具有,本來不生,亦不會滅,如如不動。一切覺悟的佛陀,就是觀破所有這些前七識的感覺,皆是被刹那出現,刹那消失的幻象(一合相)迷惑,妄執所產生,名為「無明」,即不聰明被假象所迷。故而淨化一切妄執、妄想、妄識,顯現圓滿清淨正覺。即透過「覺悟修行的意識」完全抵消淨化「無明妄執的意識」。圓覺經雲:「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又「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如來本識等同虛空,含藏過去、現在、將來一切世間現象及法門,遍滿十方,無所不知,名法界性智,亦名如來藏。由此可知:阿賴耶識,即本有知覺性(本識)。如來藏,即本識的含藏。故一切如來在圓滿廣度虛空一切如幻眾生成佛的大願化現中,能轉八識成四智:平等性智 ─ 知一切眾生同具不生不滅如來藏性。妙觀察智 ─ 知一切眾生累世宿業因果,根基智愚。成所作智 ─ 能圓滿一切眾生的喜惡愛欲,攝取一一佛國,化入一切世間, 教化契機的法門,普令一切眾生同成佛果。大圓鏡智 ─ 一佛盡知一切佛,虛空如鏡,表裏映澈,圓滿十方。
-
chengengtao888:2012年05月19日
請問法師,有多說如家裡沒有供奉佛壇,不要在家裡唸經或持咒,這樣會很容易吸引異類衆生到來,易請難送,聽完之後心裡很害怕,不敢在家再持咒。
回答:Christine你好!首先應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心態會招感不同朋友,不同眷屬。心中常惡,則常結惡友、惡緣、惡事,相反,心中常善,則常結善友、善緣、善事。心常想鬼物,鬼物常繞其心,心常想佛菩薩,便會與佛菩薩心連心。這跟有沒有供奉佛壇無關。世間有人供奉鬼神佛像,是希望請神靈坐鎮,保佑家境平安,因怕得罪降災,往往很多禁忌掛礙。佛弟子設佛壇供養佛菩薩,當如孝子敬愛父母,亦如勤學生常憶師教,必得諸佛菩薩護念教化。有人在家裡唸經或持咒,心中猶豫,或心懷邪念、邪想、邪願,則易招邪靈紛擾惱亂。有人如佛所教在家裡唸經或持咒,懺悔滅業,或迴向眷屬大眾,或思維經意,學佛修行,或依經所教,發菩提行願,廣行菩薩道,則必獲諸佛菩薩加持護念,天龍八部、所在土地鬼神日夜守護,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因此,要明白在家裡唸經或持咒,是否會吸引異類衆生到來,易請難送,這與有沒有供奉佛壇無關,那是完全取決於唸經持咒人的心態是否正確有關。
-
andyjoelee:2012年05月19日
咁師兄~我們佛學叫我們包容一切宗教~但為何愛心第一的宗教卻不能包容佛教請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lRibTbKKjz4看後請給我感想
回答:請等待回複...
-
四十大道:2012年05月12日
既然佛的知覺是等虛空、遍法界,他就可以在任何時間空間度化眾生,為什麼他要在入滅前向地藏菩薩托孤,而不親自度化呢?
回答:當知諸佛菩薩化度眾生是相應一切眾生因緣果報的演變,一切眾生愛欲願望,一切眾生的善根厚薄,而應化出一切身形,來攝引教導改善一切眾生將來的果報,直至成佛。因為眾生無量,諸佛菩薩所現身相亦無量。故有無量諸佛菩薩的應化身。在地藏經中,佛曾說:「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在芸芸化身中,其中有一化菩薩(地藏菩薩),曾發願永遠度引罪苦眾生,先令一切眾生成佛竟,然後自己才成佛,所以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乃至未來,尚為菩薩。累劫重願,專度罪苦六道眾生,所以十方虛空極惡眾生遇到無佛住世時,其快將入滅的如來,必定會將該苦難世界的眾生,交託給地藏菩薩化度,直至再有佛陀出現於世為止!忉利天一日,人間一百年,故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之際,說吾即涅槃。更說虛空的一切諸佛,一切修行人,一切天龍八部,一切眾生,(佛說: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的眾生)。當無量分身地藏菩薩出現時,世尊即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地藏菩薩正是此世間的代教主,祂救度眾生的方法:教眾生稱讚如來名號,深明因果,慎勿殺害,隻要眾生但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做毛髮善事,一毛一塵、一沙一渧,稱念地藏菩薩名號,地藏菩薩必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畢竟直至教化成佛。
-
kpsun:2012年05月02日
禮請法師詳細開示以下問題:1、什樣確定現在的經是佛說的經?2、經上說現在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是不是應該不要生育了?3、佛顯現世間是盤腿靜坐夜觀星空而成佛的,這個現時來說應該是禪宗頓悟法門。是否應修禪第一?4、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句是不是執著?是大願不成佛還是執著成不了佛?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果報,弘法講經能度眾生嗎?無緣眾生你說更多有用嗎?有緣眾生不聽半句偈都能成就何心講經說法?愚學定國合十!
回答:定國你好!在學佛的自我修行過程中,產生各種疑問是絕對正常的,不過如果隻是抱著第三者身份,以質詢的態度,去議論佛法,或評審佛菩薩的度生示現,比較高低,則不單容易增長驕傲我慢,更會犯下輕法慢教的過失,召感無邊痛苦煩惱,不能聽受佛法。宜用恭敬求學的態度,向善知識尋求解答自己在修行上所遇到的疑問。有關所提問題,敬覆如下:1.請問應如果去確定現在流傳的經是佛說的經?答:目前在世間流傳的佛經基本上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由佛弟子多次結集確認而成的小乘經典。專門教導弟子皈依三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解脫生死,證阿羅漢或辟支佛。第二類是傳說由肉身菩薩在龍宮取出適合人世間修行的大乘經典。專門教導菩薩顯現無染幻象的般若智慧,能發無盡大願,恆順救度虛空一切眾生,共證佛果菩提。第三類則是由後世眾多不同的修行人,為著貪圖種種名聞利養的不同目的,而編寫種種的疑似僞經。事實上,我們的確很難用凖確的方法去確定甚麼經典是佛說的經(佛說現在正是佛不住世末法時期,即是佛前佛後難)。我們隻可以參閱史籍記載佛陀一生的行儀及出家修行的用心、目的和圓滿覺悟後,教化眾生修行的方法,其實是一一符合第二類大乘經典所述諸佛菩薩的應化及度生方法。同時亦符合第一類小乘經典佛所說,確認如來正法的三種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我們可以依上述的凖則來確認是否如佛所說,此即依法不依人。明白此理,對於世間種種不合第一、二類經典的宗旨教化者,便可凖確分別是第三類錯誤指引的疑似佛經。2.經上說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是不是應該不要生育了?答:經上說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是指濁惡眾生聚居的地方。至於五濁惡世眾生是否要生育,是各有各的因緣果報,不能議論!3.佛顯現世間是盤腿靜坐夜觀星空而成佛的,這個現時來說應該是禪宗頓悟法門。是否應修禪第一?答:佛是因果圓滿而成佛的,並不是單單盤腿靜坐夜觀星空而成佛的,更不是禪宗頓悟法門成佛的。佛說將來在這世間成佛的如來是彌勒佛。任何時候,佛是相應不同眾生的根基喜好,而說出適合他們修行的法門:凡夫根基:佛教皈依三寶,力行五戒十善。二乘根基:佛教出家修行,自淨其意,淨化妄執,解脫生死煩惱。大乘根基:佛教菩薩修行,常覺不迷,自覺覺他,以無盡大悲,普度一切眾生。一切法以契機為第一,不契機則一切法皆不成就!4.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句是不是執著?答:地藏菩薩早證十地法雲地菩薩,已在聲聞辟支佛地,早已清淨解脫,因過去行菩薩道時的累劫重願:「令一切眾生先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所以在定中相應一切世界,以願力神通演化無邊身形,永遠救度惡業眾生,直至令一切眾生成佛。故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應知一切菩薩的應化,皆是知而不可而為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了解救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苦而放棄一切,出家修行,終於成佛一樣,如不明菩薩的大悲行願,往往會輕謗菩薩是執著行為,要小心若不恭敬,一時輕毀菩薩,賢劫千佛滅度後,其輕謗菩薩的過失,仍會令自己永受大阿鼻地獄的果報!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果報,弘法講經能度眾生嗎?答:佛陀成佛後,尚要應種種因緣為不同眾生說法,眾生才能覺悟,若佛不說法,眾生根本不能覺悟證果,要明白眾生聞法才可得悟。應知要有眾緣和合,才會有弘法講經之人開示聽經聞法的人,若無因緣,根本不會出現說得更多有何用的現象!至於眾生聽經聞法能否即時受用,亦是各有自己的因緣果報,不應該去妄加評論!(與自己修行無關!)
-
*智积*:2012年04月30日
甘師兄你好!如何使父母孝順父母,放生活動與講坐什麼時候可以錄製成光碟,我想燒錄但下載不到。
回答:答:為人子者要影響父母確實不易,可多以父母名義供佛修福,廣行眾善。最好以自己孝順父母的行為,影響父母孝順父母。 最近的放生活動視頻隻供網上觀賞,講座視頻,在剪接配字幕程序中,稍後將錄製成光碟!
-
Roy Au Yeung:2012年04月21日
甘老師您好!請問怎樣吃齋才算健康? 謝謝.
回答:請等待回複...
-
1234:2012年04月18日
甘老師您好!我現在接觸一個法門,他是由最基礎學習由六步曲修起的(地藏七)網址WWW.dizang7.cn,我也感覺非常好,他是由山西小院道場的.是否一定要從基礎學起.還有地藏經版本有所不同,題名是(明學)後面有校對版,請甘老師幫我查一下網址.感恩甘老師!
回答:請等待回複...
-
*智积*:2012年04月16日
甘師兄你好,昨天我去拜祭親人,一心也想他們好似弟子一樣學佛修行,所以叫他們到慈雲寺學佛聽經,叫他們信受稱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講給他們聽地藏菩薩一定會幫他們的,又告訴他們我都在家學佛修行讀經,叫他們有空就到我家聽經,師兄我這樣是否講錯了?因為當晚我回家後讀藏經連兩品都讀唔到真是好辛苦,請師兄指教.還有我女孩不小心打碎了帶著的玉佛,要怎樣懺悔?
回答:智積你好!你去拜祭親人,叫他們到你家聽經,但你當晚讀地藏經連兩品都讀唔到,感到真是好辛苦。當知如果你誦經,目的是要迴向度生願望,即是有責任,因此必須專注承擔,若果欠缺承擔及責任感去讀經或迴向,將會感覺很辛苦。此外,你覺得信佛學佛寶貴,當然會希望別人(包括現存或亡者)都信佛讀經,但若果欠缺善巧方便,很容易會事與願違,別人會因為你過份積極推介學佛,感覺到很大壓力,不單止不會耐心認識佛法的好處,更會千方百計逃避。所以想影響别人信佛學佛應要有耐性,重點留意對方是否喜歡接受,最好從改善自己做起,別人看見你越學佛越有禮貌,缺點不斷消失,優點不斷增加,自然會恭敬學習佛法,切忌勉強別人學佛。你女兒不小心打碎了帶著的玉佛,此乃因緣變化而矣,無需責難,應教育她日後尊敬愛護佛像。
-
张勤立 :2012年04月08日
原始佛教,內容隻教小乘,主修阿羅漢得了生脫死,不再後有。阿羅漢已達目的,何必再修大乘?此說法正確嗎?善知識吉祥在網路上看到這問題希望解答 謝謝轉貼如下有朋友正修讀原始佛教,內容隻教小乘,主修阿羅漢~了生脫死,不再後有.朋友問:既然不再輪迴,何須要修大乘?兜咁大圈.又要發大願,又要回返娑婆,又要普渡眾生.朋友不想回返娑婆,所以不想發大願,要自己乘願再來.做個阿羅漢已達目的,何必再修大乘?此說法正確嗎?朋友又說:據老師講"原始佛教中,佛陀隻教苦集滅道,修禪定...修到四果境界,就可了生脫死,並無說過大乘如拜懺/共修,念佛...法門,這都是後世人創造出來,並非佛陀親口所說.未學孤灟寡聞,未曾讀過原始佛教,未能回應朋友所講.請指點 合十
回答:敬覆如下:自古以來,南傳佛法與北傳佛法,均出現很多的爭辯。不少學佛修行人為了釐清到底佛陀所說法是大乘法還是小乘法,各自提出種種論證,亦有所謂「大乘非佛說」的言論。有謂大乘經教是由龍樹菩薩於龍宮中飽覽群經,而請出適合人間修行部份的經教,於佛入滅後才出現。而事實上,我們可從大小乘經文記載的體裁及內容中,看到兩者確實有明顯分別的地方。 小乘經典的記載內容較簡單弟子們三次結集的經典,記載內容及方法一般都比較簡單 (由弟子們靠記憶來憶述佛陀說法的內容,再由參與結集的大眾來確認內容),因此無論是記錄說法地點、出席學生類別、學生提問、說法內容等都是比較簡潔而帶散亂,隻突出說法的重點。 大乘經典的記載內容較詳盡豐富而一般大乘經典的記載內容 (可能是由於天龍八部鬼神等現場記錄的原故),所以無論是記錄說法地點、出席學生類別、學生提問、說法內容、神通瑞相、諸佛菩薩的本生本事本行、十方諸佛淨土、佛說聚會名稱等等,大都是描寫得相當詳盡豐富。 我個人的看法:小乘佛法的定義:修行人聽從佛菩薩教化的法門來修行,逐漸擺脫精神上的煩惱纏縛,最後顯現不生不滅清淨自性的修行人。因此等法門猶如小車乘,隻能度修行人一己,顯現涅槃覺悟,不能度其他人,故稱小乘佛法。在原始佛教裡面記錄自如來成佛後,一生都是在僧團生活,從度五比丘開始,主要是以正法降伏外道的高傲輕慢、有學攀緣之心,而教授苦集滅道四諦、十二因緣之法,指引弟子破除我慢我執,顯現本來清淨不動知覺,解脫如幻生死。 大乘佛法的定義:佛教一切勤求自覺覺他的菩薩眾,必須常覺不迷,安住聲聞辟支佛地,而廣行一切空花佛事,廣度無量如幻眾生,因這類教法猶如大車乘一樣,不單令修行人覺悟成佛,兼且亦能普度一切眾生,故稱大乘佛法。至於可能是由天龍八部鬼神等現場記錄的大乘經典,往往記錄了很多非胎生眾生能知能見的境地,諸佛菩薩不思議的應化示現、攝取佛國的經過,菩薩修行諸波羅密法門,如華嚴經、淨土三經、法華三經、般若經、地藏經、維摩經等。主要是在佛陀度引比丘解脫覺悟的基礎上,再啟發修行人展現大方廣無盡慈悲喜捨的度生方便心量,顯發無窮大悲行願。修行人若能在解脫、慈悲中同時圓滿 (靈性圓滿、感性圓滿合而為一),成就種種如幻三昧應化,色空圓融,悲智具足,因而攝取莊嚴佛國,顯現無上正等正覺。這些大乘經典,當中很多聚會記錄更特別指出修行人的各種障道毛病:如自我尊貴,輕慢眾生,樂小法,取虛妄相,分別計較境界、力量、身份高低,不知大悲的大乘修行人,為度惡業眾生而顯現的拙劣之相,因而做出各種輕慢不敬大乘的過失等等,如地藏經、維摩經、法華經等,藉此幫助修行人遠離修行過患。 佛法絶對是大乘教法1. 佛於涅槃前曾教導弟子以三種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印證是否是如來正法。而大乘佛法正是在這個覺悟的基礎上,教化修行人展現無盡如幻的度生應化。2. 原始佛教中有記錄佛陀修行遭魔王惱亂,佛陀成佛,帝釋梵王無數諸天請轉法輪,因此佛所說法的聚會,有天人詳盡記錄亦屬合理正常,此五濁惡世由釋梵四天等管治教育,教化眾生行善生天。適當時機藉著有德的大士(龍樹菩薩)將清晰記錄之大乘妙法流傳人間,亦有可能。3. 佛陀為救度一切眾生永離生老病死苦,因而出家、修行、成佛、說法、入滅,一生的示現修行,絶對不是單單求解脫的小乘教法,而是合於一切不可思議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無盡方便的大乘教法!妙法蓮華經 雲:「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求真理的修行人對疑問的應有態度我們應知,修行一日未成佛,儘管是羅漢、菩薩亦必有未解之疑,可況我等凡夫。唯佛與佛方能究了一切真相。但此疑情之心卻可轉化為求覺悟之動力。可於佛前表明心意,願證一切智,願知一切相,願通一切法,願度一切眾,求諸佛圓滿,則此疑情便成覺悟之因,但假若執持議論矛盾和疑惑,或因不能即時知道答案以緻造成修行的心理障礙,則此疑情即成障道之業,實屬不智! 學佛修行最重要是以佛為師,以戒為師,以三十七助道品為師,以觀破十二因緣為師,以三法印為師,以慈悲喜捨為師,以十波羅密為師,依法不依人,努力參研佛法,實踐佛法。對於所有疑情疑問,應啓奏三寶,則所修行,時機一至,即自然成就!
-
张勤立 :2012年04月08日
請問善知識 佛像要開光嗎?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裝臟嗎?好像是修密要~~"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都是說要的多(都是台灣的法師)其理由之一佛塔、佛像、寺殿等皆是佛陀加持所依處,故悉皆需裝臟莊嚴。那麼一般的佛像相片怎麼辦呢?顯教的一些法師都說是要開光 不過少數的說不用末學覺得有些儀軌是要的但有的理由就莫名其妙了不是萬法唯心嗎?請指點 合十
回答:敬覆如下:供養佛像的起源,相傳是因為佛到忉利天說法,有國王憶念如來,命工匠虔刻佛形像,贍禮供養,那佛像即代表了佛陀的精神。事實上,佛心遍虛空,如如不動,靈明覺知,護念一切眾生。隻要眾生真誠憶佛念佛,必感佛心。故經雲:若人見佛像,一彈指發心皈依,贍禮讚歎供養,即得成就皈依功德!故佛像表佛德,無需開光!而幾千年來,世間無數鬼神術法,藉附體行功,強調以符咒、裝臟、修練、加持、請神(祟)等術法,作法請神降臨,聖像才有靈氣法力,這與佛教無關!試想,佛菩薩會不會委派任何中介人士,在世間廣接開光的工作?一個貧窮無依,沒錢請開了光佛像的乞丐,雖然拜佛念佛,佛會因為他沒拜開了光的佛像,而不眷顧他嗎?相反,一個作奸犯科,無惡不作的人,請了百多位僧人,為他新建高十米足金佛像念108日經,開光作法,你想佛會保佑他財源廣進嗎?佛像如同我們至親慈父的形象,你會用你慈父的相片招財擋煞嗎?一見到佛像,當如見父,當念佛恩,當念修行,當念度生,即是佛子!
-
*智积*:2012年03月05日
甘師兄你好,想問墮胎如何懺悔?墮胎之後寫牌位供奉嬰靈這樣正確嗎?
回答:智積你好!墮胎者即同殺生,眾生過去因種種惡因纏縛,於此世間常常身不由己地犯下墮胎之罪過,建議時常向諸佛菩薩懺悔,或專程諷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七部,並多做布施、放生等善行。以此功德迴向有關嬰靈,所寫嬰靈牌位隻作迴向之用。不需要供奉嬰靈牌位!因為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迴向,能使存亡獲利。仗諸佛及地藏菩薩功德力的接引,得生人天,受勝妙樂。不應隨順世間寫牌位供奉嬰靈,以生邪見,及招引異類精靈。
-
*智积*:2012年03月05日
甘兄你好,想胎如何曰?胎之後牌位供奉腱`@誘_?
回答:智e你好!胎者即同⑸,生^去因NN閡蚶p`,于此世g常常身不由己地犯下胎之罪^,建hr常向T佛菩_曰冢或3讨Sb“地藏菩_本”七部,K多做布施、放生等善行。以此功德向有P腱`,所腱`牌位隻作向之用。不需要供奉腱`牌位!因檎b“地藏菩_本”向,能使存亡@利。仗T佛及地藏菩_功德力的接引,得生人天,受倜貳2S世g牌位供奉腱`,以生邪,及招引精`。
-
dicky chan:2012年03月04日
甘師兄你好!家母年老多病,辛苦非常!為人子女者想盡力作回報,我想仿效如婆羅門女般為母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但我先前巳在地藏王像前發願念佛求生淨土,求菩薩告知我什麼是般若,及已發普賢十願,志切成佛等.我想請教同時發多個願有否問題?因一個是先成佛後而度衆生,另一個是先度盡眾生後成佛,如此發願合情理否?後學愚苯,懇請甘師兄賜教指正,謝謝!
回答:Dicky 你好!首先非常讚歎你愛母的孝心,更想學習婆羅門女為母發大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專度罪苦眾生。但又怕與以前所發之願望目的有所沖突,想了解到同時發多個願是否有問題?現謹回答如下:已發菩提心,矢志成佛,誓救眾生的修行人,名為菩薩。菩薩在一切世間修行六度萬行,遇到一切種種順逆因緣,皆會令其顯發無邊度生的心願,設定無數度生的目標及方法。應知無論發願多少,隻要是信佛堅定,誓言真切,慈愛之心真實遍覆,諸佛菩薩必會圓滿所願,故雲:「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種事,百千萬億種願,但當皈敬諸佛如來、地藏、觀音諸大菩薩,所願速成!」你先前巳在地藏王像前曾發願念佛求生淨土,求菩薩告知我什麼是般若,及已發普賢十願,志切成佛等,正好就是發心菩薩,隨順種種因緣所發之願,由自利生西覺悟般若之願,到永恆無盡遍覆三世圓滿度生,成就如來功德的普賢十願。菩薩亦名「覺有情」,因此菩薩在度生的同時,必須覺悟「般若」,就是要知道,凡所有世間出現的現象(包括過去、現在、將來出現的我)皆屬幻化,本不真實,若果執以為真,必生掛礙,如人入暗,終無所見。若知一切現象如空花假象,轉瞬即逝,無有實體,所作度生,如演員之演戲,絕非真實,以種種世間因緣,發無邊弘願,編寫無窮度生劇本,雖不斷成就無窮度生現象(劇情演變),而身心無染,寂現究竟涅槃,此即為大乘不思議解脫三眛,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所發一切願望遍於三世,無有不成!
-
rick hui:2012年02月27日
甘師兄,請可否教授一般佛教儀軌予初入佛教弟子跟從?例如海青來由?禮佛手勢等等?感恩!
回答:Rick Hui 你好!你想學習一般佛教儀軌,可到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http://hk-luyi.com地址:香港九龍彌敦道 242 號立信大廈 E-F 座 4 字樓電話:2367-3091電郵:
[email protected]衍慈法師---儀規示範 http://hk-luyi.com/method/method.htm內容包括: 禮佛上香行四方步穿袍披衣過堂法器持態律儀淨苑活動表http://hk-luyi.com/activity/201201.pdf
-
阿普斯 :2012年02月19日
甚麼是無住相布施?甚麼是三輪體空?
回答:很多人解釋:「若著相布施,就沒有功德,不著相布施,那就是功德無量」。如果有人是為這種目的而行的布施,其實亦是著了為得無量功德而行布施的相呀!要知道凡夫也明白「施恩莫望報」的道理,全心助人,不應計較回報,這才是真心行善的態度。但這種染著世間,真心行善之法,又怎會是佛教菩薩修行世上第一希有,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呢?「菩薩」名為覺有情,即是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已證聖位,已得解脫,無染三界一切生死,故經雲:「地藏菩薩已在聲聞辟支佛地」,隻以無窮的願力,幻化一切身形,應入一切世間,救度並叫醒一切執幻當真的凡夫眾生,但與此同時,菩薩必須常覺不迷,無染幻象。若菩薩染著幻象,以為真實有自我,真實有眾生可度,真實有所說法,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如人入暗,終無所見。若菩薩無染世間幻象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體證三輪體空:無真實的自我、無真實的眾生、亦無真實所施之物(法)!
-
1234:2012年02月16日
甘老師您好!我現在早上先念西方發願文然後禮拜禮佛大懺文,第一個佛號一拜(大禮,五體投地).晚上讀誦地藏經,然後打坐念佛號,這樣如法嗎?我的朋友送一本地藏經給我,他說是山西小院的版本,版本與我所讀誦的有所不同,分為上下二卷,沒有香贊、沒有分開上中下三卷,沒有覺林菩薩偈、、、等!然後課本後有校對的什麼大藏版、藏版、流通版等、、、。我聽就山西小院裡的修行人修得好好的,說誦地藏經能冶百病。是否有其事?不知如何是好?以上是我自己的一天課程如何?請老師為我解說!謝謝
回答:隻要是用心貫徹,無論是禮佛、懺悔、誦經、打坐或者念佛,一一皆是如法。至於你說山西小院的地藏經版本我未看過,不能評論。若內容一緻,則沒有香贊、沒有分開上中下三卷,沒有覺林菩薩偈,都無問題。諷誦地藏經是否能治百病?那主要是看修行的人自身業力的輕重和誦經時的殷重專注程度,不過無論業力多重,若能恭敬諷誦,或依地藏經所教而行,一切將會轉禍為祥。佛說: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1.天龍護念 2. 善果日增 3.集聖上因 4.菩提不退 5.衣食豐足6.疾疫不臨 7.離水火災 8.無盜賊厄 9.人見欽敬 10.神鬼助持11.女轉男身 12.為王臣女 13.端正相好 14.多生天上 15.或為帝王16.宿智命通 17.有求皆從 18.眷屬歡樂 19.諸橫消滅 20.業道永除21.去處盡通 22.夜夢安樂 23.先亡離苦 24.宿福受生 25.諸聖讚歎26.聰明利根 27.饒慈愍心 28.畢竟成佛。若有因緣一天修行:禮佛、懺悔、誦經、打坐與及念佛,如此課程,當然殊勝,廣能滅罪增福,但未必天天可以得此殊勝因緣;學佛修行,貴在真實面對人生,待人接物,起心動念,止惡行善,順境逆境,坦然面對,珍惜人際,廣結善緣!